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 象曰:或跃在渊,进无咎也。

-w569

# 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

【玩辞】:或跃而飞天,或伏而潜渊,没有灾殃。九四处上体之下,进可跃升至九五,君临天下,彰显其道。道不行,退藏初九,乘桴浮于海。可进可退,进退以时,或潜或飞,潜飞以位,进退惟时,周旋惟位,虽失时位,亦无咎也。时有否泰,用有行藏,一时之制,反而为用,一时之吉,反而为凶。故君子之道也,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。君子之行也,进以可治平,退可以修齐。君子之志也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皆「或跃在渊,无咎」者也。《诗经·大雅·旱麓》云:“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。”君子之德,上通于天,下入于地,跃以兴利,潜以远害,何咎之有?

【观象】:或,疑之辞也,取象巽位,巽为犹疑、为进退、为不果。跃,飞升,取象应位,震为跃。在,犹伏也,取象巽位,巽性伏。渊,取象应位,艮为山,震反艮,故象渊类谷。九四动,乾之巽,乾为龙,巽为伏,龙伏即「在渊」之象。九四变,乾(q)之姤(n),九四曰「包无鱼,起凶」,「包无鱼」者,道不行也;「起凶」者,宜舍藏「在渊」也。

# 象曰:或跃在渊,进无咎也。

【疏传】:九四应《大壮》象,宣卯月令,春分之时,龙飞九五,云行雨施,道济天下,是以「进无咎」也。

# 解释

九四以阳居阴,且近君位,其将进者阳之情,其将退者阴之志,故疑而未决也;然阳气方进,龙之一跃,自有升天之象。或者,疑而未定之辞,“或跃”者,将进而未进也。“在渊”者,欲进而复退。渊为空虚之地,上与天通气,且渊有水,龙得水便易于腾跃,与二爻“在田”不同。兹虽一跃而后在渊,知终必跃而升天,故曰“无咎”。《象》辞加一进字,益见乘时进必无咎也。人能审时势之可否,察人心之向背,待时而出,见可而动,其进也非贪位,其退也非沽名,可以投事机之会,可以免失身之辱。所谓无咎者,亦勉人之不失其时也。四爻越内卦迁外卦之处,故有进之意。又此爻变,外卦为《巽》,《说卦传》曰:“巽为时退,为不果”,故有犹豫之象。

【占】

  • 问战征:观爻象,行军前进,必有渊水阻隔,宜设船筏;或临渊有敌军埋伏,宜预设备,乃得无咎。

  • 问营商:爻曰“或跃在渊”,若在贩运海货,恐罹波涛之险,或者物价一时腾涨。爻曰“无咎”,可保无害。

  • 问功名:有一举成名之象,大吉。

  • 问家宅:渊者水也,跃者飞升也,必家道有一时振兴之象。

  • 问六甲:生男。

【例】 明治二十四年二月,门人清水纯直来告曰:今府下第十五区代议士之选举,鸠山角田二氏,旗鼓对竖,竞争未决。余久知鸠山氏,因请占其胜败。筮得《乾》之《小畜》。

断曰:此卦六爻皆取象于龙,群龙聚集之时也。以此爻阳气旺盛,进而应选,本可必得。然九阳爻,四阴位,阳主进,阴主退,显见进退未定,明明将进而复退也。且上卦变而为《巽》,《巽》为疑,为不果,为进退;四属阴位,变则互卦含《离》明,应爻初九有渊之象,见此人学术渊深,具刚强之德,然其心怀迟疑,亦未尝冀望必选也。细玩爻辞,所谓“或跃”者,固不能不应其选;所谓“在渊”者,恐此番必不能得其选也。某氏哑然而去。

后果如此占。

【例】 二十八年冬至,占明年我国外交之气运,筮得《乾》之《小畜》。

断曰:《乾》之为卦,阳气循回,无一息之间断,纯全刚健之时也。今我国与清国交战,是欧美各邦所注视,此后各邦必将窥我举动,群相猜忌嫌恶,亦势所必至也。故我国与各帮,益当熟察彼我情形,揆度内外时势,使彼绝观觎之念,敦和好之情,蓄势审机,正在此时也。爻辞曰“或跃”,曰“在渊”,示我法神龙之变化,或进或退,神化莫测,乃得无咎也。


# 白话文解释

乾卦第四爻爻辞: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 爻辞释义:本爻辞的意思是:龙或跃上天空,或停留在深渊,只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前进,就不会有错误。

# 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人生启示

此爻给人的启示是:进退有据。

从卦象上看,九四开始进入上卦,属于阳爻居于柔位,失位,显得不够安稳,所以卦辞中出现了“或”,并不确定。但是,这种不确定,或上或潜,由于是配合时位而变,反而是正确的表现,所以没有过错。

在乾卦之中,前几爻是指龙要隐忍、精进,到了第四爻,进人了上卦,“龙"主观上觉得自己的力量积聚得可以了,因此有时就跃跃欲试,想一试身手。但是,因为情况并不是十分有利,因为九四处于阳气曲折发展、上升的时期,阳气没有强大的足可以战胜阴气的程度,所以九四虽然想蠢蠢欲动,但是要把握好情况,该进时则进,该退时则退。

《系辞》中指出“四多惧”,第四爻象征着恐惧。因为四爻离象征君主之尊的五爻太近,离君位(当权者)近者,必得恭敬谨惧。所以若是从业了,必须要保持者谨憤的态度,不可在领导面前过于表现.其表现就是能够做到审时度势,及时为领导提供具冇参考价值的、符合世情的、好的施政方案,供领导选用。对领导要采取谦恭顺从的态度,以免惹得麻烦。

处于此爻之中,做亊一定要给自己留后路,正如有车族一定要准备好备胎一样。如果想做某件事,一定要想到:如果失败了,我该怎么做。不论成或败,都要给自己准备好根据地,留好退路,不可做破釜沉舟式的孤注一掷的行为。我们知道,当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(今河北邢台市)展开大战;项羽不畏强敌,引兵渡漳水(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)。渡河后,项羽命令全军:“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巨鹿一战,大破秦军,项兵威震诸侯。如果位于九四一爻,你是没有项羽这种运气的,所以不要这么做,要留一条退路,以备日后卷土重来。

九四爻阳爻而处于阴位,是不得位;但其处干三才中的“人上”之位,其位于 “九五”之下,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位。可是伴君如伴虎,阳爻处于这种位置是不吉的。所以有“或”,“或”便是“惑”的意思,也就是说该怎么办呢?只有“跃”和“渊”才是解决的办法。跃者,便是来到九五的位置上;渊者,便是重新回到初九的位置上,即“狡兔死,走狗烹;鸟飞尽,良弓藏”,不得不“功成身退”。而一直处在九四的位置上,就凶险了。

这一爻就好比武王举兵盟津。文王去世后,武王继位,在姜子牙的配合下,四处征战,后来发展成当时最大的诸侯国。殷商三分之二的天下都是武王管辖的。处于这种情形,就是武王再给纷王送多少礼,纷王也会明白心腹大患便是武王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两种出路,便是或者推翻殷纣,或者交出土地,开始归隐保全。

武王是怎么做的呢?武王采取了“跃”。武王九年,太公辅佐周武王在盟津举行了一次军事大检阅,对商纣政权进行试探性进攻。在此次战斗中,武王故意不称王,而自称太子发,并说是“奉文王以伐”,以鼓舞士气,其实,文王早就死了。这是姜太公的安排,以德高望重的文王之名号令诸侯。大军出发时由师尚父姜太公为三军统帅,他左手持黄全钺,右手拿白旗,向三军庄严地发布命令说“苍兕苍兕,总尔众庶,与尔舟揖,后至者斩!”(意思是苍兕呀,苍兕,整顿好你们各自统帅的队伍,准备好渡河用的船只,如果有谁故意迟到,就把他立即斩首示众!)

一路上军纪严整,号令森严,大军直奔盟津而来。行军途中,每到一处,无不受到士民欢迎。周武王乘船渡河,看到舟揖整齐,卒伍士气高昂,心里非常高兴。船行至中流,有一条白色的大鱼跳入船中。为了鼓舞士气,武王指着那条大鱼宣布说:“殷人崇尚白色,这是殷人要自取灭亡的象征!”过河宿营,忽然一颗红色的流星划破长空,声音震天动地,更增加了战前悲壮、森严的气氛。传说中的这些吉祥征兆大大振作了士气,鼓舞了军心,在太公的直接指挥和带领下,兵至盟津,得到八百诸侯的响应,群情激愤,纷纷表示讨伐商纷。但武王和太公认为目前还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,于是暂时撤军还朝。

武王的这次战于盟津,无异于宣布了独立。这就是“跃”。两年后,武王在姜子牙的帮助下终于一举推翻了殷商王朝,建立了西周。

而在现实中,大多数人采取了“渊”,为什么呢?因为力量还不够。比如范蠡与文仲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,范蠡以“鸟飞尽,良弓藏”的话来劝大夫文仲不要贪图富贵享乐,应该归隐保全。结果文仲不听,最后被越王赐死。范蠡则与西施一起归隐于五湖之中,躲过了杀身之祸。

所以说四爻这个位置,阴爻尚可,如果是阳爻则必须选择“跃”或“渊”。为什么阴爻可以呢?因为阴爻主静,小人之道也,没有大作为,没有大想法,不会引起九五之尊的猜忌。

占得此爻,切记: 欲行怀珠,片帆千里。 玉藏远山,徘徊未已。

更新时间: 2024/8/2 17:52:13